馬來西亞“華人丐幫”:更多出于自愿選擇(組圖)(3)
關(guān)系
因為“業(yè)務(wù)”上的事,老彭和同行也過紛爭。一次他在路邊演奏樂器,另一個行乞者站在旁邊“沾光”,老彭動了手。
12月底的一個周一,圣誕節(jié)臨近,茨廠街上一家酒店的員工在門口表演合唱。那天休息的老彭路過,遠遠就合著節(jié)奏打起來拍子。領(lǐng)唱人和老彭相視禮貌的一笑,幾曲唱罷,還把伴奏用的搖鼓送給了老彭。
走在茨廠街上,老彭大多數(shù)時候不會拄著拐杖。許多“同行”像他一樣,都會選擇遠離茨廠街的地方行乞,因為這里來自其他地區(qū)的乞討者本就不少,也是警察重點“關(guān)照”的區(qū)域。
而當回到這里,大多數(shù)人會遮蓋住自己行乞者的痕跡,回歸一個“住客”的模樣。
老彭把這形容為“兔子不吃窩邊草”,他希望和茨廠街上的商戶、居民搞好關(guān)系,而非因自己的存在,讓人們覺得這里被“搞亂”了。
老彭和一位上了年紀的行乞者合租著房間,兩人在故鄉(xiāng)的縣城只隔了幾十里路。有時候老彭在外面吃飯還會打回來電話,問用不用給老人帶些吃的。他覺得自己50來歲在行乞者里還算“年輕”,也該盡量幫幫更年長的人。
一次老彭和一位上了年紀的行乞者同坐一趟巴士去“開工”,兩人分別在不同的站點下車。晚上回來,老彭聽說,許是因為過馬路走得慢了,同行的老人遭遇車禍去世,這事讓老彭唏噓了很久。
“同行”里也有讓老彭不喜歡的,老彭對深一度(ID:intodeepthoughts)說,比如那些身體健全的中年人,也無一技之長,但在街上逢人就把盛著硬幣的罐子搖響。
還有件事讓老彭一直很傷心,有個行乞者被警察抓了,他費力湊齊罰款把人保了出來。但之后有一次兩人喝酒,許是嫉妒自己人緣好一類的緣故,那名行乞者借著酒勁在老彭屁股上扎了一刀。
因為“業(yè)務(wù)”上的事,老彭和同行也起過一次紛爭。一次他在路邊演奏樂器,另一個行乞者站在旁邊“沾光”,別人以為他們是一起的,把錢都給了那人,老彭生氣,動了手。
組織
“組織者”和行乞者之間并沒有太多強迫的意味,“組織者”每天負責做飯一類的事情,行乞所得,他們從中按一定比例抽成。
在10月份馬來西亞的媒體報道中,部分來自中國的行乞者被描述為在國內(nèi)被誘拐后毀容、致殘,之后被帶到馬來西亞行乞,并受到了嚴格的控制。
老彭說,自己是茨廠街上“單干的”,更多的行乞者則由“組織者”帶出國?!敖M織者”多少要有些門路,因為殘疾人和年老者有時辦理簽證并不那么容易。
在異國同住一起,“組織者”每天負責做飯一類的事情,行乞所得,他們從中按一定比例抽成。老彭有些看不慣這事,覺得像種“剝削”。
可他也不得不承認,“組織者”和行乞者之間并沒有太多強迫的意味,抽成比例是出國前就定好的,要是行乞者犯懶不愿“上工”,領(lǐng)頭人可能臉色不大好看,但也不會有更出格的舉動。
老彭不反感“丐幫”一類的稱呼,并習慣拿歷史上朱元璋那段行乞的經(jīng)歷做比喻,領(lǐng)頭的那人就是“幫主”。期間的關(guān)系,他直白的描述為“一個愿打一個愿挨”。
這多少與媒體當年對他家鄉(xiāng)的報道相互印證,在老人組團出國行乞的事件曝光后,當?shù)匾苍鴮Τ鰢蛴懙摹敖M織者”進行過查處。
但在普通百姓嘴里,這名“組織者”是個“實在、頭腦靈活”的人物,而且因為家里有人是當?shù)馗刹浚纷訌V。他在帶領(lǐng)老人們出境乞討前,已事先說好,行乞所得按四六分成。
老徐也和被警方帶走的十幾名行乞者有過交集,他對深一度(ID:intodeepthoughts)說,這十幾人是在國內(nèi)行乞時結(jié)識的,隨后由“組織者”帶到國外,并提供住處和外出行乞的車輛,每天“組織者”則從行乞的收入里抽成?!邦I(lǐng)頭的其實更像是導(dǎo)游?!?/p>
在馬來西亞當?shù)鼐降男袆油▓笾斜硎?,未發(fā)現(xiàn)這些殘疾行乞者有被毆打或虐待的跡象,他們的殘疾狀況應(yīng)該是在來到馬來西亞之前造成的。老徐反而覺得,是因為這些人在國內(nèi)行乞時已養(yǎng)成了習慣,到了馬來西亞總是出入當?shù)氐陌茨σ?、老虎機廳,這才被警方盯上跟到了住處。
老彭說,被帶走的里面有個毀容的,別人都叫他“老鼠”,“聽說他已經(jīng)回國了?!北粠ё叩男衅蛘呃镆灿袔讉€是他的“賭友”,老彭挺關(guān)心他們的處境,特地去警方行動的旅館看了還貼著封條的房門。

年關(guān)
圣誕節(jié)的夜晚,老彭一直忙到了晚上10點才回到住處。對于他來說,這只是一個可能會有更多收入的夜晚。
在11月份結(jié)束對茨廠街乞討組織的行動后,馬來西亞警方召開了發(fā)布會,還把收繳來的行乞工具擺在了臺上。幾年來,當?shù)匾巡恢灰淮螌鐕蛴懖扇〈胧?/p>
自2008年開始,當?shù)匾延嘘P(guān)于“異國乞討”的新聞見諸報端。其中不乏假裝殘疾被揭穿,或是簽證逾期滯留的例子。
當?shù)孛襟w報道,“跨國行乞”的現(xiàn)象已經(jīng)引起一些地方當局的重視。深一度(ID:intodeepthoughts)注意到,雪蘭莪州社會福利部門之前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13年至2015年,該州“跨國乞丐”人數(shù)呈明顯上升趨勢,從110多人增加到330多人。
相比官方整肅的態(tài)度,馬來西亞當?shù)孛癖妼τ趤碜援悋男衅蛘邆儎t寬容了許多。無論老彭還是老徐都承認,他們得到了當?shù)孛癖?、特別是華人友善的對待,樂意施與錢財?shù)娜艘埠芏唷?/p>
在茨廠街老一輩華人看來,自這里十來年間由居住區(qū)演變位旅游景點和商圈,行乞者的人數(shù)也逐漸增多,而且并不只來自于中國。
一位在茨廠街附近工作的年輕華人的心情有些矛盾,他知道來往的行乞者對作為旅游景點的茨廠街總歸不是件好事??煽吹侥切﹣碜源箨懙男衅蛘撸挚倳櫦巴谥?。即使有些人在經(jīng)歷上作假,自己也還是愿意施與錢財。
而在行乞者們?nèi)ネ囌究倳?jīng)過的那個路口,一位華人攤主則采取了更靈活的辦法。在經(jīng)營時她不會施與錢財,因為怕引來絡(luò)繹不絕的乞討者。但在路上相遇,則會解囊相助。她還聽說,在一些行乞者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集市,商家們已經(jīng)有了微詞。
圣誕節(jié)的夜晚,老彭一直忙到了晚上10點才回到住處。對于他來說,無關(guān)乎節(jié)日,這只是一個可能會有更多收入的夜晚。
茨廠街旁的店鋪已經(jīng)擺出了燈籠、對聯(lián)售賣,與此同時,老徐的住處又來了一群同鄉(xiāng),干夠一個月,恰好趕在春節(jié)前回家。
年關(guān)將至,老彭想著給回鄉(xiāng)的兒子匯些錢去,可一年下來積蓄寥寥。他只好向同屋老人開了口,又招來一頓關(guān)于他好賭的責罵,之后,老人遞過來1000馬幣。
老彭自己還在猶豫,要不要回去。思量想去,這多半又將是個在茨廠街上度過的春節(jié)。(文章來源:北京青年報深度報道部微信公眾號深一度,作者:劉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