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設為首頁
首頁中華文化

中國文學在俄羅斯落地開花 推開魅力中國之窗(2)

2014年11月27日 09:25   來源:人民日報   參與互動參與互動
字號:

  期待走出成長煩惱

  在中俄文學大規(guī)模交流停歇近半個世紀后,俄對中國名著的高速翻譯出版,已迎來了令人欣慰的“中國文學年”,但也不可避免地遭遇“成長的煩惱”。

  格里高利耶夫認為,在文學作品譯介的初期,政府應加以主導,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傾斜。及至走上正軌、形成慣性、達到“自覺”境地時,政府可逐漸放手。從宏觀角度看,這種由主導到引導再到督導的最大益處,有利于避免市場經(jīng)濟與文學價值發(fā)生碰撞。

  就出版方而言,翻譯作品付梓面世,必然涉及投入與產(chǎn)出的費效比問題,無法超然物外。俄羅斯出版方刻意將《豐乳肥臀》封面設計得十分露骨,以感觀刺激吸引閱讀期待。這種暗含媚俗傾向的裝幀風格賺足了眼球,但卻降低了嚴肅小說的審美品位和創(chuàng)作訴求,也背離了譯者的初衷。譯者葉果夫郁悶地告訴記者,他無法接受,卻難以改變。不僅如此,市場經(jīng)濟還會殃及譯著內(nèi)容。葉果夫稱,為使三部莫言的譯著淺顯易懂,他苦心孤詣地編寫了大量腳注,但出版方為壓縮篇幅、降低書價,進行了無端刪減,致使一些表述失于過簡,影響了作品在俄羅斯的閱讀接受和審美評價。

  就翻譯隊伍建設而言,當務之急是解決后繼無人的問題。文學翻譯考驗著譯者的智力、耐力和定力,因此俄羅斯著名翻譯家多是皓首窮經(jīng)的耄耋長者。文學翻譯不像文藝演出或書畫展覽那樣立竿見影,存在“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”之落寞。因此,即使有家學淵源,也未必子承父業(yè)。俄漢學界泰斗齊赫文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,他的孫子和重孫雖主修漢語,但最終都選擇了經(jīng)商。針對后繼無人的問題,俄文化部和出版與大眾傳媒署成立了翻譯學院,針對翻譯實踐教授翻譯方法。11月12日俄宣布從2015年開始對九年級學生開設漢語考試,以將漢語納入高考考試科目做前期準備,滿足漢語人才不斷增長的需求。同時,俄方計劃于2015年設立“最佳中國文學翻譯”獎,為高水平的中國文學作品譯介提供起飛平臺、注入勃勃生機。

  俄羅斯,期待中國文學的永恒春天。(陳效衛(wèi) 林雪丹)

【責任編輯:范超】
中國僑網(wǎng)微信公眾號入口

>中華文化頻道精選:

網(wǎng)站介紹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廣告服務 | 供稿信箱 | 版權(quán)聲明 | 招聘啟事

中國僑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(quán)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[京ICP備05004340號-12 ] [京公網(wǎng)安備:110102001262]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(010)68315039 舉報郵箱:huaren@chinanews.com.cn

Copyright©2003-2025 chinaqw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關(guān)注僑網(wǎng)微信